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4年)
更新时间:2024-04-01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定位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紧扣“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求,发挥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特色,聚焦新医科开展专业和学科建设。全国领先的校企协同直联合作办学模式,成为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核心引领者,2023~2024年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位居全国第五。专业办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图 1 国家级称号(专业、学院)


图 2 省部级称号(专业、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新医科应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挥着重要的守卫作用。学院师生在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指导下,以早准备、早布局、早响应的态势屡次攻克防疫检测难关,参与修订了新冠肺炎历次版本的诊疗指南,撰写了大规模多场景移动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共识,以高效、迅速、高通量引领行业标准。专业将继续统筹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优势资源,开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服务体系,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新医科技术赋能未来的行业发展,推动广东省医检链条产业集群式发展融合,成为未来医疗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

图 3 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校园风光


4  20232024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


(二)培养目标

在“南山精神”的引领下,培育具有扎实的医学检验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医学检验专业素养、岗位胜任能力,特别是在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具有基本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毕业后能从事医学检验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和技术研发,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精于实践、敢于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


5  疫情防控期间病毒检验实验室工作照(生物岛院区)


(三)培养规格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为四年制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为179学分。

图 6  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


1.专业基本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检验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循证医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掌握医学检验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

(2)熟悉临床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熟悉临床常见病和重大疾病的实验室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结果的临床应用;熟悉国家卫生健康工作、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3)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动态。

2.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技术,具有从事临床检验专业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具有完成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操作能力;掌握获取生物医学信息的能力,并能将其用于医学实践;掌握文献检索及相关专业信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熟悉常用检验试剂的配方、性能,并能合理选择和应用;熟悉常用检验仪器基本原理、性能和应用。

(3)具有分析和处理临床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具有医学检验相关形态学辨认和基本诊断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具备与临床和病人沟通的意识、沟通的基本技能和临床医学知识储备;具有医学相关数理统计应用、计算机应用和英语应用能力;具有应用新知识,开展新检测技术的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

(1)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在检验医学某一领域进一步深造的能力;培养良好人际沟通能力,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善于与临床医护、患者和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

(2)树立为临床服务的观念,主动配合临床部门,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3)履行维护医德,树立职业活动中的医学伦理观,尊重受检者的隐私和人格,尊重受检者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

(4)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权益,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

(5)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的南山精神,坚持真理,尊重实验结果,重视检验质量,拥有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具有广医人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始终以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愿为祖国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具有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策略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具有尊重同事,有大局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审辨性思维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主动获取信息以适应各种变化。

(6)了解医学检验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

(四)课程体系

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省级课程21,其中省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专业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开设产教融合课程11门。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通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和创新与个性发展四个平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了一个创新班“形态学方向”“新技术应用”两个方向课程新体系。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实现校企院及研究所的教师融通、专题课与素养能力融通、教学要求与岗位技能融通,强化了师资、课程、实践平台四核心,聚焦数字病理+人工智能、医学检验+公共卫生、遗传咨询+人工智能三个领域,构建“三四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7  “三四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核心课程

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与临床检验进展。

3.专业特色(方向)课程

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病毒检验与临床诊断、临床基因组学检验、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遗传疾病的诊断与咨询、产前实验诊断、体液细胞形态学、血细胞形态学、病理技术、寄生虫寄生虫检验、智慧医疗、体外诊断产业技术

4.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在思政导师的指导下深度挖掘专业课的思政育人知识体系,课程思政要素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写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成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纲领性”的指引文件。关注人才培养全过程思政体系构建,组成以思政专业导师为指导,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专业教师、实习带教老师本科生导师(创新班导师)为主体,结合学生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共同组建医学检验技术思政教育团队,该团队项目2021年获得广东省高校课程思政试点团队。团队负责人参加广东省思政教学大赛获得三等奖。专业课程注重积累医学检验技术课程特色的思政案例资源,编写思政案例获评广东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通过规范课堂教学及思政要素的融合方式,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一个重大转化。

5.实践教学体系

1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课堂实践、实习实训创新实践第二课堂,匹配专业技能创新大赛,依托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平台和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构筑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体系。

8  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一门实验学科课堂实践训练是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及时的课堂实践训练巩固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和应用技能;第四学年开展为期48毕业实习实训开展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生化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临床基本实习实训,融入创新科研实践、形态学或新技术应用三个专业方向实习培养学生专业和专长技能;通过开设创新综合实践I、II等创新科研实训课程,鼓励三早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新班在第四学期实践教学周开展4周的专业方向实习选修助力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目标早接触行业热门领域;延续专业优良的毕业论文创新科研能力培养实践体系,匹配创新班导师本科生导师创新科研个性化培养方案,依托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申报,加强人才创新科研能力实践培养;融入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环节,从新生第一课、社会实践、平台实验室实践、劳动教育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促进人才专业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2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外延实体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和开拓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打破实体空间局限解决高致病、高精度、高成本临床实验的问题,引入国际前沿理念和技术实现虚实结合实践教学环境。

(五)师资队伍

1.专业负责人介绍

邓小燕,教授/主任技师,执业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副院长,1995届校友。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主要负责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一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广东省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广东省本科高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编辑部主任。


2.专业师资队伍介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是广东省教学团队,是一支专兼结合的由高校、医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有127名教师(含企业教师72人),生师比为3.8:1,能较好的满足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结构较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共计58人,占比45.67%(正高职称31人,占比24.4%、副高27人,占比21.26%);学历结构水平较高,博士研究生35人,占比27.56%,硕士研究生50人,占比39.37%。现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1人。学院注重教师培养和发展,2022年获批广州市教师发展分中心。

学院拥有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16人次,其中国家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首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1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长江学者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5人、广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9  教学名师

专业教师授课水平较高,学校督导、学院督导和学生评分均在90分以上,评价等级为优秀。学校督导听课覆盖全校各专业,学院督导听课覆盖专业全部课程,学院每年组织师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教评学活动5~10次,从在校生、实习生、毕业生、创新班、方向班等不同群体开展专项评教评学活动,保证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率为100%。


(六)教学条件

1.教学设施资源

专业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中心1个智慧教室3间院内设有教学实验室6间数码互动实验室2间,科研室4间、精密仪器室1间、显微镜室1间、试剂室1间,总面积约1500㎡;生物岛院区新技术应用教学实验室1600㎡,合计3100㎡。目前拥有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代测序仪等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000万。

2.实习基地资源

专业共有22家临床实习基地,基本覆盖了广州市内的三甲医院,实习基地资质经过严格审核把关,符合学校对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教学要求。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优势特点开展8+1+1实习培训模式8个常规专业亚专科实习+1个方向选修实习+1套毕业论文实训

3.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

产教融合为切入点,联合学校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贯彻“基础-临床-产业”的科产教融合发展理念,瞄准高校产学研转化能力不足,链接上游基础科学研究和下游新兴产业产能转化,拥有呼吸系统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研究、免疫研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开发和肿瘤研究等多个平台,杨子峰教授主持的《呼吸系统疾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库》项目入选全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单位”,开展多技术平台一体化建设,聚焦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实现疾病早期快速诊断和干预的技术全链条。

4.社会资源

2019年起专业所在学院承办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负责人邓小燕担任编辑部主任,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研室寇晓霞担任编辑部副主任,围绕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各方面的切实有用的研究成果、经验、制度规范,为学院师生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10  承办《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社会捐赠方面学院获得金域医学集团梁耀铭董事长个人捐赠200万元、校友捐赠112778.76元、迈瑞公司捐赠30万元、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学院捐赠了价值160万的8台血栓弹力图仪,用于学生奖学金和教学资源建设。学校还设有金域奖学金、罗氏奖学金、红日南山奖学金和扬子江奖学金等学生奖学金,其中金域奖学金设有金域检验学院专项,社会捐赠学生受益面达到100%。

11  金域医学集团梁耀铭宫雅南伉俪捐赠仪式


二、 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1.打通平台,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对接行业需求,对标行业标准,校企直联办学,金域医学董事长直接担任学院院长,企业和学校分设副院长,企业全方位参与办学全过程。

2.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依托中国医检界最强大脑”——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创新设置校企教师互聘制度,探索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校企师资联合开展授课、科技创新研究,打造教学-科研共成长,教学-临床和教学-产业双优的双师型高水平师资团队。

3.聚焦融合,打造特色育人模式:贯彻大健康新医科”理念,以疾病诊断和健康服务为中心,共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方案;开设1个创新班和“形态学”和“新技术应用”两个亚方向。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医学检验形态专门人才,培养具有精准医检能力的技术专门人才。

4.发挥专业影响力编写规划和特色教材:发挥教材编写优势,支持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学院2013年成立以来教师参与教材编写56部,其中规划教材32部(主编4部,副主编8、其他教材24部(主编15部副主编1部)依托产教融合平台优势,致力于前沿课程开发,共建人工智能、精准检验和转化医学等10门特色产教融合课程,并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临床基因组学检验》、专业系列岗位知识技能产教融合特色教材5本

    图 12  部分主编规划、特色教材

  

图 13  部分副主编、参编教材

5.集聚资源,激发产教融合办学活力:统筹校-企-院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广东省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企业新技术应用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企业质量管理中心等平台,合作共建8个新技术应用实践平台和2个经验性实践平台;构建综合实验、方向实践、临床实践、方向实习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传统实习模式,专设创新科研实践、形态学或新技术应用实习周,助力精准诊疗技术实践。

6.着眼创新,构建链条式创新班体系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检测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1个国家级平台、8个省级研发实践平台;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梁耀铭院长带领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依托产业学院强大科技转化能力,开展链条递进式培养,让学生深入产业创新实践。


14  多元化实践平台


(二办学成果展示

1.南山精神引领校企协同创新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2018~2023年期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南山精神”引领的“三化三合三体系”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南山精神”引领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统筹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均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分别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5  教学成果奖证书及发文

2.专业和团队建设水平提升

夯实专业内涵建设,构建优质专业教学体系,专业办学水平获得专家认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全国排名稳居前十。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水平,现有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21门次,其中省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市级教学团队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专业办学学院2021年获评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16  20232024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全国排名第五(医学检验技术)


3.培养的毕业生使命担当,贡献防疫“广东”力量

 面对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师生迅速反应、高效应对、为广东省和全国抗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院师生逾百人驰援广东省和全国抗疫,进入“猎鹰号”开展核酸检测,将检测结果时间提升到3小时内出结果,创造了“广东速度”。



17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与学院师生在“猎鹰号”


18 校友驰援北京香港抗疫


4.学生发展素质优毕业生质量高

近年来,在校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较好成绩,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百余项。其中学科类竞赛获得“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17项、省部级奖13项,获得“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等省部级人文素养类奖项10余项,获得“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等国家级体能素养类奖项6项,省部级奖4项。

专业注重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开设“剑桥大学”国际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交换生等举办国际教育周的活动,结合创新班导师组织学生开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率超过25%。

毕业班质量高,四级累计通过率为97.6%,六级累计通过率57%,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学生从事工作专业相关度超过98%,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届升学率超过53%。


5.优秀毕业生展示


孙宝清,1992届校友。

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健康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国家首批健康科普专家。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变态反应学会常委;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部过敏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第一届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国际呼吸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


邓小燕,1995届校友。

  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副院长,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主要负责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一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广东省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广东省本科高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编辑部主任。



杨杰文1995届校友

现任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院长、党委副书记,曾任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主持了2017年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之“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体能”策略研究工作,完善了《广州市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采集了广州市1500所中小学共150万学生体检、体质测试数据和个人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问卷资料,通过系统统计整理和评估分析,同时开发了“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为全市中小学生家长提供学生健康档案查询并推送共性以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膳食营养、科学锻炼和疾病防控”等四大方面健康指导意见。为广州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创建了平台。


黎毓光,1995届校友。

 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医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细胞分子遗传专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检测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细胞形态学诊断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番禺区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血栓与止血》杂志社编委。


林勇平,1997届校友。

博士,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医院医学转化研究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基因检测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通迅编委。


吴婉青1997届校友。

现任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全国市场部高级总监。负责希森美康医用电子公司的产品管理工作,并对产品进行研发,其主导制作和导入的《检验流程诊断》软件和《3D实验室设计》软件为中国客户服务,以数据化分析流程问题,个性化客户流程设计、标准化管理模式为客户带来产品服务体验。因其工作表现优秀,获得公司年度CEO奖。






 赵可伟,1999届校友。


 主任技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主任、中草药囊泡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分会常委、中草药囊泡专家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组长。

刘利东,2000届校友。

医学博士,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组团式”医疗援藏干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援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


许绍强2000届校友

主任技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第十届检验分会血液体液学组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会副主委。主编《脑脊液细胞学图谱及临床诊断思路》,副主编《临床基础检验形态学》及《临床体液检验图谱与案例》。



学院网站:https://jinyu.gzhmu.edu.cn/info/1083/1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