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
更新时间:2022-08-01

临床医学专业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临床医学学科实力雄厚,ESI排名位居全球前1%,依托于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优势平台,建设有完整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体系。
    作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等诸多专业荣誉,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通过成立“南山学院”(广东省试点学院),选拔组建“南山统筹实验班”,开展基于器官系统整合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进一步扩宽了临床医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定位

培养凸显责任担当和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以“南山精神”为引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熟练掌握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责任担当、职业素养良好、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医学本科人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生能够胜任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医学研究、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相关工作。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创新班、毅文班) :以“南山精神”为引领,培养适应全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情怀,熟练掌握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社会责任感强、业务精湛、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三)培养规格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1.标准学制:五年。

2.毕业要求:符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毕业要求,并且获得毕业最低要求213.5学分,其中必修125.5学分,选修88学分。

3.专业基本知识要求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循证医学原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 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哲学思想,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

(10)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1)熟悉卫生学、卫生法规的基本知识。

2.专业能力要求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4)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5)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8)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与患者、家属及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良好沟通交流的能力,具有同理心。

(10)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3)初步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广医人精神,秉承南山风格,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履行维护良好医德、医风的义务。

(13)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

(14)具有国际化视野。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

1.标准学制:五年。

2.毕业要求:符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毕业要求,并且获得毕业最低要求246学分,其中必修183.5学分,选修62.5学分。

3.专业基本知识要求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各器官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基本原则,树立整体观念。

(5)掌握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6)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治疗原则。

(7)熟悉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并能结合到临床实践中。

(8)熟练运用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能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探讨专业学术问题。

(9)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相关问题,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因素。

(10)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

(11)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的健康需求。

4.专业能力要求

(1)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群体和卫生系统中的问题。

(2)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协调和管理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3)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状态评价并规范地书写病历。

(4)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5)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法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和解释。

(6)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

(7)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其合理性。

(8)能够了解患者的问题、意见、关注点和偏好,及时向患者和家属/监护人提供相关信息,使他们充分理解病情并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案,努力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诊疗计划,并就诊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进行沟通,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9)能够依据客观证据,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10)能够发现并评价病情程度及变化,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11)能够掌握临终患者的治疗原则,沟通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用对症、心理支持等姑息治疗的方法来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提高舒适度并使患者获得应有的尊严。

(12)能够在临床数据系统中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

(13)能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用药、康复治疗及其它方面的指导等。

(14)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开展健康教育等。

(15)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技术,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6)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

5.专业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秉承广医人精神和南山精神,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3)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

(4)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树立真诚、正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素养。

(5)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6)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中。能够与患者、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7)了解影响医生健康的因素,如疲劳、压力和交叉感染等,并注意在医疗服务中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因素。同时知晓自身健康对患者可能构成的风险。

(8)能够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9)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卫生从业人员,并注重相互合作和学习。

(10)能够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

(11)牢固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自我提升、追求卓越。

(12)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13)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劳动品质,具备较高的劳动技能水平与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平台+模块”的模式设置,平台包括通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在专业平台中,立足专业特色,依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以“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着力提升改造现有课程或根据需要新建课程,建设一批含在线开放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一流课程。同时深度融合思德教育、人文教育,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医学导论”课程,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教育,筑牢专业思想。

为适应新医科建设需求,结合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推进课程整合,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医学生预防、诊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服务健康全过程的知识能力素质。同时加大国际化合作办学,学习借鉴国(境)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建立与合作院校相适应和衔接的课程体系。另外,在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中设置了荣誉课程和素质拓展模块。荣誉选修课程:遴选我院本学科最优秀的教授担任荣誉主讲,采用“教授领衔,团队授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按教授人数比例开设系列有别于普通课程的高挑战度课程和高难度科研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报。加强与境外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聘请国际著名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或开办讲座。素质拓展模块:学生可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暑期课程、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主要课程模块:细胞、分子与疾病,骨骼肌肉系统与皮肤,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五官科学,临床技能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循证医学。

(五)师资队伍

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直属附属医院师资2375人,正高级职称占29.29%,副高级职称占33.22%;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6.64%,博士学位占51.96%。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级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近3年获国家科技奖项2项,省科技奖项5项。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师德风尚良好。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

专业负责人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钟南山教授。

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HO/GOLD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等重大课题十余项。荣获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创新争先团队奖,共和国勋章者等数十项荣誉。

(六)教学条件

学校持续加强资源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现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5万平方米;番禺校区二期拟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将增加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39万平方米。

1.教室资源

学校拥有公共多媒体教室110间,座位数15807座,其中,计算机室10间、语音室8间、音乐教室1间。建有智慧教室6间,总面积700平方米,支持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远程会议、直播教学、跨区域互动教学等。为保证小组讨论教学需要,设PBL小组讨论室21间,其中番禺校区13间、越秀校区8间,教室配备电脑、电视屏、打印机、白板等基础设施。

2.图书馆及信息技术设施

学校两个校区均建有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30311m2。图书馆设置各类阅览室、书库、学术报告厅、会议室等功能室,有读者研修室51间,可提供阅览座位2946个。校园网共布设37463个节点,其中4855个节点为无线接入,出口总宽带9220M,建成并投入使用44个应用信息系统,校园网覆盖率100%,实现了全部教室、教研室、实验室、办公场所以及各附属医院、学生宿舍等网络化。

3.文体活动场所

学校建有大型综合体育馆2座,拥有1个标准田径场、1个非标准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18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10个网球场、1个室内游泳池、4个体操房、2个健身房、2个乒乓球房等现代化体育场馆和设施。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36826.16㎡,生均5.27㎡。体育设施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固定资产总值累计400多万元,其中教学设施和代表队训练的专项器材价值300多万元。各类运动场除上课、运动队训练外,全天开放,供学生课外进行体育锻炼。

4.学生公寓和饮食场所

学校两个校区学生宿舍面积共103723.94㎡,5077间,11212个床位。另外,设有特殊需求宿舍用房和隔离房,为特殊需求或生病学生提供住宿。学校两个校区食堂建筑面积约20844.9㎡,可提供餐位约5880个,核定最大供餐人数约16850人。学校分别在番禺校区、越秀校区设置3个、2个堂外供应点,方便师生就餐。食堂就餐环境舒适,膳食品种丰富、安全卫生,设有西北风味食堂,为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

5.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建有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平台14个,其中,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实验、实习场所面积达51039.67平方米,形成了结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功能齐全的实践教学体系。

广州医科大学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平台一览表

项目名称

设立时间

项目级别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6

国家级

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6

省级

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9

省级

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8

省级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7

省级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6

省级

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5

省级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

2015

省级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5

省级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

2014

省级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3

省级

护理技能实验中心

2012

省级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6

省级

学校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占地面积8200㎡,模拟医院架构建设,分布4层楼,划分4个功能区:临床基础技能区、外科技能区、综合技能区、专科技能区;拥有6个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网络虚拟标准化病人病史采集系统、外科虚拟腔镜系统、虚拟情境化急救训练系统、高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虚拟急救临境交互式实验系统、实验室开放自主训练系统。中心配备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设备,现有固定资产2700多万元,近年来年均投入建设费用超400万元,2020年投入约400万、2021年投入517万、2022年首批投入370万用于中心建设及设备模型购置。另外,所有附属医院均建有院级临床技能中心,充分满足学生临床模拟训练需要。

学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场地面积为3951平方米,千元以上仪器设备6000台件,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年建设投入经费达400万元。学校各实验中心在满足日常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均按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中有关实验室开放的规定,积极向本科生进行课外开放,在充分满足本科实验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例如,在2020-2021学年,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承担教学46441人时,承担校内外实验项目54个;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担校内教学560012人时,承担校内外实验项目187个,对外开放2150人时;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校内教学327924人时,承担校内外实验项目234个,对外开放706人时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金来源,不断更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86亿元。

6.临床教学基地

学校构建了“附属医院+实习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临床教学基地群,持续规范、优化和调整各类实习教学基地,目前建有14家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7家,非直属附属医院7家)、23家卫生社区服务中心、10家实习医院,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7家直属附属医院中,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家;7家非直属附属医院中,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家。学校附属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2个,省(部)级重点专科82个,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七。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所在医院,承担着省市乃至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援任务,连续12年入围全国百强医院,呼吸内科连续12年排名全国第一;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过敏反应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附属第三医院是省级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是华南地区网络覆盖最广、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孕产妇救治中心,每年收治重症孕产妇超过1500例,抢救成功率达98.7%;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连续10年进入百强,儿外科及儿内科均荣登“华南地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榜首,2021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附属脑科医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脑科医院,为华南地区精神、神经疾病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目前,医学类专业在校生数8087人,教学基地开放床位数30839张,与开放床位数比例为1:3.81。目前拥有附属医院师资3131人,满足学生临床实践教学需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览表

基地名称

类型

分级

类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未定级

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专科医院

三级甲等

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专科医院

三级甲等

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非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专科医院

三级甲等

非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非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专科医院

三级甲等

非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未定级

非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十二人民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未定级

非直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

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非直属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一)专业具有深厚的医学人文底蕴,秉承“广医人精神”、“南山精神”和“抗非精神”,为广东地区累计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2万余人,培养了一批有担当、有情怀的医学专家、卫生管理精英,在地方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方面、在重大传染性疾病如非典、H7N9等防控救治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临床教学资源丰富,拥有7家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字号品牌,呼吸内科连续十年荣登最具影响力专业医院学科百强榜第一位。